犹记那年高一,学校将U.S. News全美最佳大学排名张贴在了一楼,所有路过的学生老师都可以看见。当时的小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进一个前30的学校。
结果高中上着上着,高一时排名将近50的UIUC在毕业时已经到达了33名,22年排到25名的NYU一毕业排到了35名。当时小编就觉得这个排名不对劲,浮动也太大了。
结果2022年的一条新闻直接惊掉小编下巴,哥伦比亚大学——全美综合排名Top2的大学,因涉嫌“排名造假”,被U.S. News踢出排名。
图源:知乎
一夜之间,无数人的梦校哥伦比亚大学直接跌入舆论漩涡,小编也开始梦碎,原来U.S. News排名也可以是假的。
展开剩余88%名校排名的“注水”神话,被自己教授捅破了
2022年2月,哥大数学系教授(前数学系主任)Michael Thaddeus发布了一份报告,名为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s Behind Columbia's U.S. News Ranking,抨击哥大在U.S. News 的排名。
https://www.math.columbia.edu
调查长达数万字,几乎是“逐条打假”哥大那些用于提升排名的指标。
造假内容
班级人数夸大:官方宣称小班率(低于20人)高达82.5%,但是根本不公布数据来源。
对哥大这样规模庞大的大学。82.5%的小班比例不仅击败了所有前100名大学,甚至在全美392所“国家级大学”中,只有4所报告了更高的数值。
作为对比:芝加哥大学为78.9%;罗切斯特大学为78.5%;所有国家级大学的中位数仅为47.9%。如果哥大的数字属实,意味着其小班制承诺远超其他任何顶尖高校。
师资学历虚报:在U.S. News的评分体系中,有3%的权重来自于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哥伦比亚大学对外声称:该比例为100%。这一数字在一众顶尖高校中显得尤为“亮眼”。
作为对比:普林斯顿的比例是94%,麻省理工91%,耶鲁93%。这样看来哥伦比亚的师资学历远胜哈耶普斯麻。
但是据哥伦比亚学院官网公布的数据,其全职教师共计958人,其中至少有66人的最高学位仅为学士或硕士,甚至有些人没有任何学位记录。
(https://www.math.columbia.edu)
财务资源造假:在 U.S. News 大学排名中,有10%的权重来自“每名学生的财务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 per student)。
哥伦比亚大学在这一项中表现抢眼,排名第9,甚至超过了以财政实力著称的普林斯顿大学(第13名)。
这一点颇为意外,因为普林斯顿人均捐赠高达300万美元,而哥大的人均捐赠连它的1/8都不到。
据哥大向政府上报的官方数据:2019–2020学年,其教学支出高达31亿美元。2019–2020年,全职非医学教师薪资总支出仅为2.89亿美元,不到那31亿教学总支出的9%。即使慷慨地把兼职教师、医学教师全部归入“教学支出”,仍有巨额金额去向不明。
(https://www.math.columbia.edu)
毕业率造假:宣传96%的哥大本科生在六年或更短时间内毕业,但是哥大因与文理学院的3+2工程项目等等,转学生的比例在顶级美本里绝对不低。
根据历年数据,转学生的辍学率远高于本校生,而他们的毕业率就被水灵灵地忽略不计了。
哥大的数据造假远不止于此,Thaddeus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摆满了证据和分析,教授痛批:这些数据“不准确、可疑、令人误导”,存在“有利于哥大的双重版本”。
宣布退出,再被踢出榜单:
在巨大舆论压力面前,哥大宣布将退出2023年的U.S. News排名。一周后, U.S. News取消了哥大在其 2022 U.S. News中Top 2的排名,因为哥大迟迟无法提供核实排名的基础数据。
学生集体起诉,要求赔偿超500万美金
2022年7月12日,哥伦比亚大学2014级(2018届)毕业生Ravi Campbell代表其他部分学生,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正式提交诉讼向哥大正式提起诉讼。
诉讼称“哥大极度不道德地虚报数据影响了其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排名,该排名在2016~2022年期间吸引数万名学生入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诉讼总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赔偿”(按2022年7月15日汇率换算折合约3375万人民币)。
Ravi还在诉讼中表示“校方利用虚假数据及创造的高排名(近年来最高曾在2022年与MIT和哈佛并列全美第2)来诱导申请者。
和解协议递交,哥大赔偿900万刀
2025年7月1日,哥大在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了一份价值900万美元的初步和解协议,以平息这场持续三年的集体诉讼。
9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6400多万,乍一听是一笔庞大的金额,可实际上,那些上诉的学生们,每人或仅获赔273美元(折合人民币1958.86元)。
900万美元里的300万美元都将支付原告律师团的法律费用,剩余600万美元将以个体补偿方式分发给约2.2万名2016至2022年间就读于哥伦比亚学院、哥伦比亚工程学院或通识教育学院的前本科生。若所有学生均提出申请,每人约可获得273美元。
这次和解是典型的“无责和解”(No Admission of Liability),也就是说,哥大并未承认其存在任何违法或过错行为。
一位发言人表示,和解是为了避免“旷日持久且代价高昂的诉讼”,并强调学校已采取新措施来提高未来学生可获得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排名系统真的靠谱吗?
可即使如此, U.S.News真的靠谱吗?难道Q.S排名就绝对客观公正了吗?泰晤士的排名又能说明什么呢?
小编觉得,作为一个学生,你的学术经历,你在大学度过的时光,你与教授的关系,那些弥足珍贵的体验,难以被所谓“排名”指标量化。
小编见过转学进入排名很高的学校,却因为不适应再次转出,又或是抑郁,又或是学到精疲力竭的同学。
(http://counseling.sarawakmethodist.org/)
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让群众信服的排名早已变味,不再是教育质量的客观体现,而成了一个商业化的工具。
为了排名,很多高校不惜牺牲教育的本质,把目光仅仅放在如何提高申报数字上。
同时小编不禁困惑,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机构,U.S. News & World Report 难道没有义务核实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吗?
甚至在科研领域,当你提交一篇研究论文时,教授、同行评审和学术期刊会反复审核你的数据和实验结果。
U.S. News作为一家有着强大媒体影响力的公司,它是否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确保其排名背后的数据真实可靠?
(https://en.wikipedia.org/)
在高中三年,看着每所学校的排名不断浮动,身边的人好像都铆足了劲想要进美本前三十,可美本前三十好像年年都不一样。
入学时前三十的学校,毕业了变成五十多名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小编已经对所谓排名厌倦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经历过每年讨论排名的日子,所以小编知道。
比起这些,你的GPA,你的research paper,你的推荐信,你做出的一切实绩经历,都比学校的排名光环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你成长,更能让你成功。
文 | jupiter
你怎么看待哥大造假?
你认为排名应该做到哪些?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发布于:北京市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